高考0分声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4359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第一期【衡水中学:翻滚吧,同学】“第三世界”如何完成高考神迹

[复制链接]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管理员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3-5-20 19:17:04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      作者:王晓


      当褚伟和周弘在衡水中学门口因故地重游而相遇时,对这所母校,他们的心情大为不同。
      “我报了东南大学,应该没什么问题吧。”刚高考完的褚伟不时扶一下快要滑下鼻梁的黑框眼镜,他在这所学校拼搏三年,为的是离开这个苦寒之地,但告别真的到来之时,他又依依不舍。在这里,学习、考试几乎充塞了整个生活,3年下来,他自己也已经把这些当成了生活本身。
      2012年6月19日,位于河北东南的衡水闷热无风,浮土不时被呼啸而过的装载车掀得老高。听着褚伟诉说衡水中学的种种好处,周弘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9年前,他在这所学校读了一年“高四”,但他感觉已快要被“榨干”,那种“非人”生活遗留在意识深处的碎片,时时还让他在梦中惊醒。
      此时,距河北省高考成绩公布仅余4天。在他们身后,一条绵延近百米的校园外墙上,贴着2011年考入北大、清华学生的照片,个个神采飞扬。2008年至2011年,衡水中学共有278人考入北大、清华。2011年高考,该校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。同年,在全省前200名中,衡水中学的学生占了近一半。
      褚伟和周弘谈论这些时,衡水中学大门一如既往地紧闭。那些写在每一个台阶上的数理化公式,那些量化表上“早读梳辫子”的“不良”记录,那些摄人心魄的口号,在高考的冲锋号下,挟裹着他们涌向改变命运的独木桥。


      为特区建隔离墙

      在经济不发达、资源紧缺的衡水,衡水中学迅速崛起被视为一个奇迹。
      “你能想象1990年前后衡中那种无政府状态吗?”6月20日中午,衡水高速路口,前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顶着白花花的太阳问道。1982年李金池从河北师院历史系毕业后到衡水中学任教,几年后,他当上了副书记。
      那时,教师队伍混乱,学生们更是作弊成习、打架成风。考试时,三楼教室靠近窗户的学生用绳子将试卷从窗口递下去,传给二楼的同学抄袭。
      一时间,衡水一些领导只得把子女送到邻近的县中学上学。
      1992年的一个下午,李金池突然被叫到了市委。上面下了死命令,“市委已经研究了,这个校长你来当,马上上任。”李金池一听,脑袋“嗡”地一声,回家后,一宿没睡觉。
      “赶鸭子上架”后,李金池冷静地分析局势,他提出建立“精神特区”,筑起一道精神隔离墙,优化内部小环境,营造一个“场”。
      李金池把改革的矛头首先指向:不许老师外出兼课,不许搞有偿家教,不许吃学生家长的请,老师把全部精力用于与学生一起做题。
      事后李金池承认,当时搞的是题海战术,拼学生、拼老师,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。有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,采用棍棒教育,学生累得发昏,老师累得吐血。
      1995年,衡水中学一举夺得了全地区11个县重点中学的第一,“衡中模式”开始显露头角。
“衡中在2000年后能脱颖而出,是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打这个底子了。前面的基础打好了,后面的成绩自然会上去。”衡水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本刊记者。
      2002年衡中升学率高达98%以上,北大清华录取率也是逐年上升。同年9月,《中国教育报》连续四天对衡水中学进行了报道。一时间,全国各地校长、老师纷纷赶来参观。
      李金池的校长任期到2004年结束。他在一篇《衡水中学是怎样成为全国名校的?》文章里详细谈了建立精神特区、用素质教育提高升学率、公平竞争、激发激情等办学理念,但在很多前去取经的同行看来,所谓“衡水模式”,就是通过半军事化的封闭管理、使师生长期处于亢奋状态、挖掘他们应对考试的极致。
      “衡中的大门这些年都是敞开的,可以让别人随便学。但他们学到的只是皮毛,内在东西是学不走的。”李金池将其精髓概括为“精神家园、精神特区及一种激情”。在他那篇总结性的文章中,他说要让全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都充满激情,要为学校的教育注入生命的激情。


      从早5点跑到晚10点

      激情是由无所不在的仪式与严格的规范来创造的。
      在衡水中学,有着“两眼一睁,开始竞争”的说法。
      2003年,林倩考进了衡水中学。她考了30多名,她的学号也根据名次,定为30多号。以后的学号,则根据每学期末或学期初的考试成绩重新排定,“都是各学校的尖子考进去的,谁都不甘心比谁差”。
      在网上,流传着衡水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表,上面规定着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10点10分熄灯期间的每一项任务,具体到洗漱、整理内务、早操等。
      在林倩看来,衡水中学像一个“场”,进去了,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,不由自主地跟着跑。
对外校参观的老师来说,衡水中学最让他们震惊的是每天早上的跑操。2003年4月,北京海淀区校长团到衡水中学参观跑操时,学生们喊得震天响的口号声,引得一些校长潸然泪下。他们对李金池感叹,“你们的学生有种压倒一切的气势。”
      高中毕业6年后,林倩还记得他们班当时喊的是“243班,如日中天,团结一心,共享苦甘”。褚伟则回忆,他们曾喊过,“信心百倍、斗志昂扬、全力以赴、助我辉煌”;到了高考前,则索性喊,“421班,高考必胜、高考必胜、高考必胜”。
      “能喊多大声喊多大声,喊起来觉得特别有集体荣誉感。”现在回想起来,林倩觉得有些幼稚,“在当时,可能是给自己一种动力,也是发泄一些压力。”
      “跑饭”则是由衡水中学学生们原创的词汇。有学生曾写《跑饭传说》:“跑饭若是一幅画,当为徐悲鸿笔下的奔马;跑饭若是一部曲,当为贝多芬指间的《命运》。”
      衡水中学的时间表规定,吃饭时间为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45分。而大部分学生为多争取一些学习时间,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从教室冲到食堂,打饭、吃饭等一系列动作。
      为同学们健康考虑,学校不得不安排人站在教学楼到食堂的拐角处专门抓“跑饭”,但学生们顶多在经过拐角处时放慢脚步,然后继续跑。还有人为节省吃饭时间,索性把零食藏到被子里、橱柜里,饿了拿出来吃两口。
      “老师再三说,你多利用一分钟,可能高考的时候就比别人多得两分。所以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。”林倩感叹,“那种生活和状态,没经历过的人没办法理解。”
      毕业后,林倩在“人人网”上看到一张衡中的照片——教学楼每一级台阶上,都贴有动能定理等数理化公式。她笑了,“这也太霸气侧漏了,我们当时还没有这么夸张。”



      某班某女生“疯狂搓油”

      “早恋”或“疑似早恋”,在衡水中学被称为“非正常接触”,后被学生们简称为“非触”。“如果一男一女单独出现,则容易被认为是‘非触’。”周弘坦言,他被老师抓到过一次。
      一次晚自习后,周弘和一个女同学坐在教室外的台阶上聊天。
      “你们干什么呢?”巡查的老师看到他们,大声问。两人“蹭”地站了起来,没做贼,亦免不了有些心虚。
      “今天作业都做完了吗?没做完,干吗在这儿待着!”老师一边说,一边记下两个人的名字。第二天,周弘用了整个晚自习写检查。
      刚毕业的褚伟也被抓到过一次“非触”。一次在食堂吃饭,褚伟和一个女孩坐在一起,被叫到教育处写了检查。“一男一女在食堂吃饭属于‘非触’;一群人就没关系了,那叫聚餐。”褚伟解释说,“如果被调查出来是真正意义上的搞对象,就严重了,得被发配回家反省。其他可能被发回家反省的行为还有裸睡、打架等。”
      学生们平时的表现会反映在量化表上,各班的量化分每周进行排名,贴在教学楼前。
      公开的资料显示,该校一张常规量化表上,详细记录着某月某日,“早读中前三南1梳辫子”、“新闻时间一女生上厕所”、“早预备南后1掏耳朵”、“408宿舍东北下扶着墙玩”等行为。据林倩透露,每间教室都配有摄像头,宿舍里则不时有老师检查午休、晚休情况。
      褚伟印象最深的是,量化表上曾经出现过某班某女生“疯狂搓油”的字样。
      “当时最怕的就是违纪后被发回家反省。”周弘说,“那时候的时间都是按秒计算,被发回家,会耽误多少时间啊。”
      “我们的时间按秒计算,老师们就更是了。”林倩透露,“衡中近些年给老师们办过几次集体婚礼。就是因为他们太忙了,根本没时间出去找对象,只能内部解决了。据说,还有的老师累得生不出孩??子。”


      老师建议:想发泄,就撕纸

      复读生周弘有些庆幸自己只在衡水中学待了一年,“要是三年下来,怕会被榨干了”。
      2003年高考时,周弘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。由于继父不愿意出9000多元钱的费用,周弘只得复读。
      周弘复读那一届,衡水中学共有8个复读班,每班60多人。他当时的同学中,有不少来自河北省其他地区,甚至有从辽宁赶来的。
      周弘的目的很单纯——离开衡水。生父的故去、家人的反目,让他厌倦透了这个城市。而对其他学生来说,考出去,意味着离开这个资源匮乏的城市,离开这片盐碱地。
      复读的一年,周弘每天把自己埋在成堆的试卷中,“有时上个厕所的时间,回来一看,桌子上多了六七张卷子”。不久前,一名衡水中学毕业的女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高中三年的试卷,高达2.41米。
      由于心理压力太大,再加上常吃方便面,高四下学期,周弘得了胃病。那段时间,他稍微吃点儿东西就吐酸水。儿时的好朋友听说了,每天从学校的大铁门下给他递些吃的,改善生活。在衡水中学,这种方式被统称为“隔门递物”。
      再次高考时,周弘比前一次高了20多分,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。但他对衡水中学印象并不好,“衡中给你灌输的思想像一把锁,把你牢牢锁在这个地方。如果成绩不如别人,就有特别大的心理压力——我上了这么好的学校,居然考得不如别人”。
     周弘记得,当时由于心理压力太大,一些男生选择在晚自习后到操场摔跤,褚伟说,老师建议他们,想发泄时,可以把纸撕碎,抛向空中。


      不被记忆的同学

      林倩发泄的方式是写日记。有时在班会上,她会拿出日记本,胡乱写几笔,或鼓气,或免不了自暴自弃。
      2006年3月26日,她写下:“只有出人头地,拿出个样子让别人看看。不到90天了,你的梦想,你的高考,这迫不及待想要煞尾的高中生活……”
      写到激动处,她会用黑笔重重地写下“一切皆有可能”几个大字。
      有时,她也会抄下歌曲《母亲》的歌词,并在一旁注明,这是班会上老师常放的歌。
      “其实真到了高考前几天,学校反倒一下子变得温情了。”褚伟当时挺感动,“5分钱能把整个食堂的菜吃个遍。碰到之前有过‘非触’经历的同学,老师甚至会半开玩笑地问:哎,你和那个谁现在怎么样了?”
      高考结束后,林倩把高考时的条形码郑重其事地贴在日记本上。旁边的字迹明显端正了不少,“就这样了,我的高中,我的高考,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,很自然地就过去了……”
      高中时用过的作业本也被她小心保留下来。这是衡水中学特制的作业本,封面写着“我的积累与收获”几个大字。里面每道题后面,都有老师的批语和学生自己的纠错,相当于一道题重复三遍。
      林倩考上了湖南大学。大学期间她曾试图打听极少数高考失利的同学的下落,但那些同学和所有人断了联系,凭空消失了。
      她很珍惜那三年的生活,“那是高考制度下一段非正常的生活,但很纯粹”。
      而周弘,虽然抱怨那一年的非人生活,但离开后颇感失落,“没人规定你吃饭、睡觉、学习的时间了,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,觉得自己像野孩子一样”。在大学里,他依旧沿袭着复读时的习惯——每天早早起床,上课、抱着书上晚自习。   
收藏收藏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高考0分声 皖ICP备10004957号-2

GMT+8, 2024-4-26 21:09 , Processed in 0.149666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