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0分声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1802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转帖] 不要把学生当作做题机器

[复制链接]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新手上路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8-15 21:37:02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本帖最后由 徐孟南 于 2016-6-17 11:04 编辑

今年中考结束,南京有家报纸在头版刊登《中考状元:成功秘诀在于做题》。只要对教育教学稍稍做点研究,就能看出,这个学生虽然考试能得高分,但是她根本不了解什么是“学习”。目前的考试制度与检测方式,让只会做题的学生得了便宜,仅此而已。
    有位高中化学教师上课用半节课给学生讲解“为什么”,可是有些学生不耐烦,他们只想知道“是什么”,然后开始“反复练”。这位化学教师说,课程标准要求这样教,更重要的,是这个思维过程比结论重要,欲速则不达,如果现在不思考这个问题,学生以后很可能缺少这样一个经历。然而,在应试教学下,学生判断选择的依据,是“高考会不会考到”,——你为他的智力发展着想,他只想为高考得分考虑。
    学校教学,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,让学生习得方法,变得聪明,举一反三,有创造思维;如果“以练代教”,“以练代学”,试图通过超量作业让学生“存储各种题目及解题方法”,把学生变为“做题机器”,是愚蠢的做法,也是不人道的教育。学生从小终日做题,他还有什么时间去思考呢?他又如何能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呢?

    1983年,有位资深数学教师对两位初二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做了跟踪比较,因为乙班家长提意见,说甲班老师“负责任,每天改那么多作业”,乙班作业少了。调查分析的结论悄悄传开:甲班平均每天27题,学生用时90分钟,乙班平均每天4题,学生用时50分钟;甲班的27题,多重复,随意性大,意在“反复练”;乙班老师注意思维能力培养,每天有一道“比较有意思的题”,目的是让学生多动脑子。而由于陈旧保守的检测方式不一定能显示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——爱数学的学生不一定能有优势,不爱数学的学生不一定考得差,评价结果乱了,为“保险”起见,一些教师和家长纷纷选择“多做题”,这种错误的选择违背了教学规律,也影响了后来的教学改革。

    这个案例给我的印象极深,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学,都应当讲究培育智慧,把学生作为可以发展的人去教育,而不是当作机器一样去“设置”;机器也会疲劳,也会损毁,何况人呢?(吴非)


SO娱乐城:真_人.足球.彩票齐全| 开户送10元.首存送58元.手机可投↖注任何游戏顶级信用↖提现即时到账SO.CC
收藏收藏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高考0分声 皖ICP备10004957号-2

GMT+8, 2024-5-9 09:45 , Processed in 0.085996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