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0分声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11329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“改革成本”为什么总是由百姓承担

[复制链接]

主题

好友

0

积分

管理员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7-9 19:48:27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“改革成本”为什么总是由百姓承担



  文/柏文学
 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严重超编引起广泛关注。记者日前实地调查发现,该局核定编制54人,实际在岗75人,还有40人“退二线”,基本不用上班,超编一倍左右。武穴市教育局局长王卫平说:50岁的人退二线,的确是一种资源的浪费,“我当时就认为这也是改革的成本”。(7月9日京华时报)
  为了干部队伍年轻化,为了新老交替后继有人,为了社会事业兴旺昌盛,“50岁的人退二线”并没有问题。问题是“退二线”的人“基本不用上班”、“或赋闲在家”、“或外出打工”,问题是为什么要让原来的精英,立马成为闲人、“废”人、无所事事的人?为什么不让Ta们发挥余热,继续为教育事业做一份贡献?或者走上课堂,或作课外辅导员,或作图书管理员,校园里总有一款工作,是其力所能及的吧。
  这些“退二线”的人,本来都是领导,都是管理别人的人。工作能力、办事能力、业务能力、协调能力、政策水平,都是蛮高的,余热是很高的。放到适当位置,定能做很多事情。从50岁到60岁,还有10年之久,在人社部推动延迟退休的形势下,可能还有超过10年的时间。这段宝贵光阴是不该白白浪费的。“退二线”的本义,应是从“领导”岗位退下来,做“被领导”的工作。领导者成为被领导者,只是分工变动,角色变动,“工作着”没有变动,也不应该变动。
  把“退二线”等同于“不工作”,实在是一种误解。把“退二线”等同于“待遇不变,无所事事”,实在是一种特权。改革过程,应当是改掉这类特权的过程,而不是维护这种特权的过程。“能上能下”,“取消干部终身制”,就是长期以来的改革诉求。把这严重浪费推说是“改革成本”,会给人一个错觉,似乎这浪费是不可避免的、是正当的。其实这种浪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,也是应当避免的,所以是不正当的。
  再说,“改革成本”为什么总是由老百姓来承担?回首医疗改革、教育改革、住房改革等,每一项改革,都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。现在公车改革,大大提高公车补贴,干部制度改革,大大增加赋闲编制,无疑又是要让老百姓来承担“改革成本”。老百姓的负担已经严重不堪,如此下去,会把改革引向死胡同。


  来  源:中国江西网
收藏收藏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高考0分声 皖ICP备10004957号-2

GMT+8, 2024-6-29 18:19 , Processed in 0.213578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